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数字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激活宝藏古镇村 畅通文化新廊道 聊城市大力推进古镇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来源:聊城日报  2023-10-25 08:46:14
A+A-
分享

  古镇村,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也造就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在聊城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洋溢着特别的韵味。作为“两河明珠”城市,黄河与大运河共同孕育了聊城大地的气象万千,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千姿百态的古镇和古村。无论是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红色村庄,还是在文化融合中诞生的特色村落,都默默书写和讲述着聊城的一段历史。

  深远的历史,孕育了古镇村焕发新生的希望;有力的政策支持,造就了古镇村蓬勃发展的现实。古镇村的复兴动力,厚植于文化的复兴;古镇村的蝶变,折射着历史的发展历程。今年,山东省启动“四廊一线”文化体验廊道和“十大展示带”建设,聊城市抢抓时机,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持续推进文化“两创”实践,下大气力充分挖掘、宣传古镇村文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以期进一步擦亮“两河明珠”城市品牌,加快推进“六个新聊城”建设。

  在此背景下,聊城适时启动了“两河古镇村 廊道新体验”大型融媒采访活动。活动着力打好古镇村挖掘、保护的特色牌、民俗牌、研学牌和数字牌,力求在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力度上下功夫,以融媒体报道的笔触和镜头,沿历史长河溯游而上,开启了一次文脉探索之旅。

  浓墨重彩,触摸活的历史——

  担起保护古镇村历史文化的责任使命

  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事节气、各具特色的宅院民居、自然朴实的农业景观、耕读传家的祖传家训、邻里守望的乡风民俗……这些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汇聚在古村落里。

  今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公布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村落名单,聊城3个村入选,分别是临清市魏湾镇镇中联合村、阳谷县七级镇七级村、东阿县刘集镇苫山新村。

  对文化遗产来说,“活化”是最好的传承。两千年时光,在苫山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苫山村地处泰山余脉,黄河绕村而过。随意走进一条巷道,明清民居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仿佛与历史并肩而行。苫山村至今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历史风貌和传统文化遗迹,有较完整的古民居、寺庙等建筑10余处,是明清时期北方村落建筑的典范,反映了鲁西黄河岸边农家生活的历史传承。东阿县注重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让这些“活的博物馆”根植于人,留住“形”、守住“魂”,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

  呵护历史肌理,植入现代功能。全市上下按照“一村一档”的要求,建立完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做好挂牌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效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形成具有齐鲁特色的传统村落风貌。

  励精图治,推进乡村振兴——

  凝聚发展合力让“好戏”接连不断

  古镇村是历史的见证,承载着生生不息的文明密码。和煦秋日,聊城古镇村正在上演一场场“好戏”。9月20日,“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村有好戏”整体宣推活动拉开帷幕,农业、农村、农民成为最大的主角。

  古镇村得以保护利用,就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密钥。近年来,我市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和革命旧址,成功创建临清市魏湾镇李圈村、莘县大王寨镇杨庄村等6个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创建赵健民故居、魏湾镇李圈村清平星火红色教育基地等6个A级红色旅游景区。

  李圈村是革命烈士李恩荣的老家。1932年,在这片土地上,李恩荣组织建立了原清平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开展敌后游击斗争、解放战争中都作出了很大贡献。

  如今,距离临清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建立已过去91年,临清市及魏湾镇相继投资400余万元,以李恩荣烈士故居为依托,还原了清平县委成立时的面貌。

  传承革命传统,重在创新实践。2022年,魏湾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数字化展馆落成,展馆结合数字化展示方式,打造成集党史学习教育、党员互动交流、党建文化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宣传平台,馆内陈列丰富,学习形式灵活,给观众带来新鲜有趣的党建文化学习体验。

  特色兴镇,好戏连台。魏湾镇立足基础条件、资源禀赋,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文旅兴市”重点工作中强力推进,重新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精心打造具有魏湾特色的文化传承创新点。通过沿线村庄、沿路景观连点成线、连线成片,魏湾镇逐步建成一条“一带三区多节点”的精品全域旅游路线,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

  阳谷县七级镇也在描绘着振兴画卷。明清时期,七级镇就因运河而兴盛一时,至今仍有一条古街保存完好。从2019年起,七级镇对古码头、古街区启动保护性修复,并建设了七级乡村记忆博物馆,使运河文化旅游产业要素更加丰富。

  “台前”精彩,“幕后”的奋斗故事同样感人。在丰盈的现实生活中,古镇村的“好戏”正一幕接一幕地上演。

       突出品牌,擦亮“两河明珠”——

  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一体化建设

  串珠成线,绘就未来。如果说古镇村是点,那么“四廊一线”即是面,只有点面结合,才能做强廊线建设,推动聊城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一串数字,连起聊城古镇村的空间脉络:中国传统村落3个,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3个,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1个,山东省传统村落14个,聊城市(县)历史文化名村10个,聊城市(县)传统村落17个,省拟定的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沿黄河村3个、沿大运河村6个。

  星罗棋布的古镇村,是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重要内涵支撑。“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纵横交错,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找准定位、突出特色,立足黄河和大运河的优势资源,推动保护、研究、发掘协调并进,传承、建设、利用互促多赢。”8月26日,市委书记李长萍在全市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专班会议上指出,要强化全市一盘棋,沿线各县市区资源禀赋各具特色,市级层面要强化全域统筹,形成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局面,提升全市文旅发展核心竞争力。

  古与今,旧与新,古镇古村彰显着历史文化传统,也连接着城市发展格局。全市上下正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努力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和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聊城样板。聊城突出古镇古村辨识度和显示度,完善功能布局,让当地居民更好参与到古镇古村保护中来。立足黄河和大运河的优势资源,推动古镇村保护、研究、发掘协调并进,传承、建设、利用互促多赢,在全面提升全市文旅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擦亮了“两河明珠”品牌,也为加快推进“六个新聊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

  聊城古镇村,我们从未远离,也从未如此靠近。当镜头与笔触对准它们时,一批蝶变的古镇村,必将演绎一部多姿多彩的“文化大戏”。

       记者 孙文华 赵琦

编辑:马晓红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