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读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李玉兰:一针一线织出“花”样生活

来源:聊城日报  2023-07-20 17:35:00
A+A-
分享

  挂饰

  文/图 本报通讯员 张振祥

  白色的菜帮,碧绿的菜叶,像从田里刚拔下来又剥去老皮的嫩菜心。这件名为《百财》的工艺品,是一位60岁农家妇女用毛线和一根钩针一针一线织出来的。

  织出这件工艺品的农家妇女叫李玉兰,家住东昌府区广平镇三高村。受母亲影响,李玉兰13岁就喜欢上了织东西,40多年里,她用一双巧手、一根钩针、一团毛线,织毛衣、围巾、帽子、袜子、水杯套等送给亲朋好友,她织的花鸟虫鱼、山水风光等工艺品销往全国各地。

  李玉兰用智慧的大脑构思、设计,用精巧的手艺织,用执着的精神坚守,将织作技术逐步发展成了织造技艺,把织好的生活用品也变成了工艺品。

  说起技术向艺术的转变,还得从李玉兰的一次偶遇说起。2000年,李玉兰在广平镇农贸集市上发现一位年轻女士提着的红色织作包,造型美观、做工精致,非常漂亮。李玉兰越看越喜欢,最后忍不住拦下那位女士询问。经过了解得知,那位女士提的包是其浙江东阳会毛线手工织造技艺的亲戚送给她的,至于具体用的什么材料、怎么织的就不得而知了。

  那段时间,李玉兰像中了魔,脑子里每天都是那个包的影子。织造技艺不是难题,费尽周折,李玉兰才寻找到圆润、色泽亮丽的材料。有了材料,加上扎实的织造技艺,不到一周时间,李玉兰就设计、织出了一款菱形花纹的红色手提包。李玉兰把包往街上一提,很快就引来村民的围观。

  熟练掌握手提包、帽子等生活用品的织造技艺后,李玉兰开始织技术难度高、艺术性强的工艺品。于是她从一件《熊猫抱竹》工艺摆件做起,经过反复琢磨,织了拆,拆了织,无数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一幅艺术作品。

  后来,李玉兰又开始织小动物艺术品,这个难度更大,因为动物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她不断琢磨针法及各种针法的变化,通过不断实践,她想到了补缀法。补缀法是把动物分成两部分,身子和四肢五官,先织好身体部分,再用补缀法把小件织上去。时间一长,熟能生巧,她织的各种动物活灵活现。

  2018年,李玉兰带动组织200多名妇女成立了“兰姐手工编织坊”。她们把各种颜色的毛线织手提包、帽子、玩偶、花卉、卡通人物、小动物等100多种工艺品,并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各地市场,毛线工艺品让传统织造技艺焕发新生机。

编辑:马麟
校对:马晓红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