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商城
县域
读报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社会 >

快嘴子 周姑子……莒县非遗是这样的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3-05-26 08:49:50
A+A-
分享

  不看不知道,看了真奇妙。5月2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记者着实体验了一把莒县非遗文化的魅力,渔鼓书、泥塑彩绘、周姑子戏等,目不暇接。

  “村村庄庄都变了新样,那新楼房,一趟趟,到晚上电灯明又亮,村村都建起了小广场,父老们跳舞健身把歌唱……”5月25日,莒国古城内,渔鼓快书传承人唱起了动人的故事。

  渔鼓书又叫快嘴子、巧舌子或评书,与山东快书有密切的关系,是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说唱形式。莒县渔鼓说书在莒地传衍数百年,传统书目始终腹本传授,基本保留了原貌。渔鼓书最早是道人“唱道情”、劝人行善的一种形式,后逐渐脱离宗教意义,成为民间一种娱乐说唱形式。一个人、一张渔鼓、一副玉板,即可演出,在庙会、集市、石街房、村头地角等,随地可唱。

  5月25日,莒县民间艺人正在为泥塑彩绘作品“叫虎”上色。莒县泥塑彩绘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莒县峤山镇道沟村泥老虎彩绘技艺第三代传人魏在德在学习老一辈技艺的基础上,将泥老虎的两体相连,改为虎头与虎身前半部分分体套装,然后再用羊皮连接虎身下半部分,老虎头可以基本达到360度旋转,增加了泥老虎造型的丰富性和神态的灵动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泥老虎加工制作风格。

  一把锋利的刻刀,在光洁如肤的砚石上尽情地“舞蹈”,一勾一勒间,山水人物、花鸟鱼虫顿时栩栩如生。赵氏砚雕传承人赵世霞正聚精会神地在砚石上精雕细琢。莒地砚雕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赵氏砚雕是莒县当地传统工艺,莒砚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被誉为“贡品”,宋代苏东坡守密州取龙尾石制砚,并为之作铭,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对龙尾砚都有品评。

  “赵小姐闻此事心不忍,约兄弟夜间赠金花园中……”5月25日,在山东日照市莒县莒国古城戏台上,演员们在表演周姑戏传统曲目。周姑戏,俗称“周姑子戏”,是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姑调最初只是乞讨者作为“唱门子”要饭的帮腔:有的肩背布袋,手抱月琴,自弹自唱。后来,这一剧种逐渐由几人搭档成班,分担角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周姑戏极具浓厚的乡土气息,唱词内容丰富,具有民间口头文学的特点。

  一口大锅煮全羊,是莒县世起全羊店的一大奇观。炉中炭火通红,锅内羊汤沸腾。羊肉煮熟后,将其切成片置于碗中,然后加上羊杂,撒上一把香菜,舀上一勺高汤,如此,一碗滚烫雪白、香气四溢的羊肉汤就“诞生”了。买一碗羊肉,免费的汤随便添、免费的咸菜随便上、免费的大饼尽情吃,这就是莒县美食,充分体现了莒文化的大气与包容。

  据了解,莒县羊汤,伴随莒地悠久的历史,承载着“姑幕”丰厚的文化底蕴,犹如渗透进商周秦汉的古老文明与现代人文的生机和谐。闻之心旷神怡,饮之七窍通达,不禁令人生出“天上人间之美味,尽在莒县全羊汤”之感慨。据不完全统计,莒县共有191家羊肉锅,年均消费15万余只羊。(文/图/视频  记者 朱玉东)

编辑:马晓红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