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

记者蹲点行动丨香椿茶园奏响“希望乐章”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6-27 10:36:36
A+A-
分享

  ■文/图 本报记者 赵艳君

  6月23日,正值农忙时节。距离市城区10公里的东昌府区闫寺街道李什村,空气中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一场雨过后,李学升的香椿茶园里地面有点湿滑。一路踩着泥走进茶园的他,一边弯腰采摘香椿叶,一边给身边的参观者分享采摘技巧。

  65岁的李学升个子不高,星星点点的白发从两鬓生起。他说话声音响亮,穿着打扮说不上精致,但显得异常干练。单从外表看,这不太像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人。

  在众多亲戚朋友眼里,李学升是个“不安分”的人。在他们看来,作为一名退休法官,这个年纪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含饴弄孙,乐享天伦。然而,李学升却在此时选择了创业,摇身变作聊城市冠乡村生物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香椿叶子还能制茶?”面对参观者的各种疑问,李学升爽朗大笑,大手一挥高声说:“春季的香椿芽是市民餐桌上的‘奢侈品’;从香椿种子中提取出的精油,可食用、药用,还可以用作化妆品……香椿全身都是宝,只是我们对这棵‘宝树’欠一个开发。”

  看着参观者眼中依然迷茫的眼神,李学升站在自己的10亩香椿茶园门口,面向来者聊起了乡村振兴“致富经”。

  “园内的香椿都进行了矮化种植,而且可以多茬采摘。春天可采摘香椿芽,每公斤售价近百元;叶子渐老,可以自下而上多次采摘用来制茶,可以称得上是‘一田两园可饮可啖’。”走出茶园,李学升又指着外面碗口粗的几棵香椿树说,3年前,他同时在园子内外栽种了香椿苗,如今园内的树苗长成了树丛,园外的树苗长成了高树。“香椿树可以用作城市景观树,同时又是制作高档家具的自然香木材。看,这就是分类种植的魅力所在。”李学升说。

  “香椿茶,全国都很少见,你是怎么想到用它的叶子来制茶的?”聊了半天,一位参观者道出了所有在场者的疑问。

  闻此,李学升微微一笑说了三个字——很偶然。

  “那是5年前,我刚刚退休。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我总盘算着要为家乡做点什么,发挥余热,带领乡亲们寻找一条致富路。一次应朋友之邀去参加茶品推介会,听完茶艺师讲解有关茶叶的致富故事后,我很受启发。当时,窗外有棵香椿树,一阵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引起了我的注意。”李学升说,就在那一瞬间,他决心尝试用香椿叶制茶,“当时没想太多,就感觉这事一定能成。”

  这个念头一经冒出,很快便在他心里生了根发了芽。说干就干,李学升从此开始了对香椿树长达5年的研究。查找资料、上网学习,奔走全国各地探讨制茶技术,其间,他经过200余次试验,终于在台湾制茶专家姜洪兴的指导下,成功做出了香椿绿茶、红茶、饼茶等多款优质“椿茶”。李学升说,这些集特殊茶香和健康养生于一体的稀缺茶品,将很快大量上市。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

  李学升将制成的香椿茶样品寄往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得到研究员林智等人的认可。一个月前,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准备在李学升的公司设立博士后工作站,聚集全国研究香椿的顶级人才,对香椿全产业链的各项产品进行升级换代,并争取制定香椿茶产品国家标准。

  高温天气并没有阻拦住爱茶者的脚步,他们慕名来到李学升的香椿茶园,听他讲香椿茶的来历。

  “一般来说,农民种植农作物,一亩地的年收入在3000元左右。通过土地流转对香椿进行分类种植,保守估算,每亩收入不低于一万元,甚至可达两三万元。”李学升对未来充满自信和希望。

编辑:高长娟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