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

喜迎二十大·文物里的红色故事|小药箱里的民族情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5-17 10:27:33
A+A-
分享

  本报记者 朱玉东

  在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个孔繁森生前使用过的小药箱。历经岁月沧桑,药箱的背带和箱子表面已斑驳破损,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小药箱见证了孔繁森“生能舍己、死不还乡”的铮铮誓言和扎根雪域、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的小药箱。朱玉东 摄

  “热心肠”收获了小药箱

  众所周知,在西藏下乡调研时,孔繁森经常随身携带一个小药箱,方便为藏族群众看病。而很多人不知道,两次援藏,前后近10年的时间,孔繁森先后曾用过3个小药箱,展厅里陈列的是其中之一。

  1979年4月,孔繁森第一次援藏。当时,山东省援藏干部一共271人,包括孔繁森在内,聊城共15名援藏干部。这些人中,就有在东昌府区人民医院工作的李玉忠。考虑到西藏缺医少药,李玉忠向卫生部门申请了一些常用药品,因为药品比较多,李玉忠把药装到两个小药箱里,方便携带。

  孔繁森、李玉忠两人和聊城其他援藏干部,在济南珍珠泉宾馆与全省的援藏干部会合后,一起乘火车去了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柳园镇。然后,转乘去西藏的大巴车,在敦煌、格尔木进行了几天休整后,正式向拉萨进发。

  过沱沱河,翻过唐古拉山,然后就到了拉萨。聊城这些援藏干部,此前都没去过西藏,在进入高原地区后,多数人都出现了高原反应。所有人中,只有李玉忠带了药物,看到高原反应严重的,李玉忠就给他们吃缓解高原反应的药物。孔繁森是个热心肠,又懂一点医学知识,他就跑前跑后,和李玉忠一起照顾那些高原反应严重的人,并为他们发放药物。

  在拉萨休整了几天后,大家就此分别去了各个地方。孔繁森去岗巴县任职,李玉忠则去了其他地方。看到孔繁森懂医术,两人分别时,李玉忠就把其中一个小药箱送给了孔繁森,又给了他一些药物。因此,孔繁森有了他的第一个小药箱。这个小药箱一直伴随着孔繁森第一次援藏结束。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展厅里陈列着徐诚夫妇的照片。朱玉东 摄

  老专家为他种下革命火种

  1988年10月,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后来,他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去济南看望了济南市无影山干休所的马从忻、徐诚夫妇,这两人是与孔繁森相识多年的老领导。1961年,17岁的孔繁森参军入伍,到济南军区总医院当了一名战士,被安排在当时的医务处副主任徐诚身边工作。徐诚是从宝塔山下走出的一位有着精湛医术的医学专家,曾在延安的八路军总医院(后来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工作,任外科和妇产科医生,被誉为“军内一把刀”,是我国最早的妇科专家之一。徐诚曾把无数个小生命迎接到人间,刘伯承、王震等同志的孩子,都是由她接生的。徐诚对工作一丝不苟,对同志有火一般的热情,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周围的同志。不管是谁,只要有困难,她经常会尽己所能,慷慨解囊去帮助他们。她为需要输血的战士献血,资助那些上不起大学的贫困学生,收养亲朋好友无法照顾的孩子。两位“老革命”的言传身教为涉世之初的孔繁森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孔繁森到徐诚夫妇身边工作不久,夫妇俩就喜欢上了这个鲁西北勤学、上进的小战士。看到他喜欢学习,就送给他一些医学书籍,指导他学习一些医疗知识,这为日后孔繁森为西藏群众看病打下了基础。孔繁森在徐诚身边工作了4年,不仅从她身上学到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而且与徐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孔繁森赴藏工作后,经常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去看望徐诚。当徐诚从孔繁森口中得知西藏牧区缺医少药的状况,便送给孔繁森一个小药箱,又购买了1000元的常用药物一并送给了孔繁森。这就是孔繁森的第二个小药箱。

  1992年,孔繁森担任阿里地区地委书记,时任阿里军分区副司令员、后勤部长的靳树绩看到孔繁森的小药箱过于破旧,便送给他一个小药箱,这就是孔繁森的第三个小药箱。

  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陈列展览部主任刘建国说,孔繁森前后使用了3个小药箱,从侧面说明了孔繁森使用小药箱的频率很高。孔繁森每次下乡都会带着药箱,随时给藏族群众看病,而西藏的恶劣自然环境,则会加重小药箱的磨损程度。这3个小药箱是重要的历史文物,是孔繁森情系西藏人民的有力见证。

  孔繁森曾经使用过的听诊器。朱玉东 摄

  一个听诊器 救活一条命

  除了小药箱,孔繁森曾经使用过的听诊器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这个听诊器跟随着孔繁森,走遍了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岗巴县和阿里地区的山山水水,为无数藏族群众听诊送药,也曾挽救了许多藏族群众的生命。

  “当时,孔市长告诉我,就是一口痰的问题,一口痰能把人卡死,一口痰也能救一条命。”当年孔繁森在拉萨工作时的通讯员崔健勇,就曾经目睹过一次孔繁森用听诊器吸管吸痰救人的过程。

孔繁森在给藏族百姓诊病。资料图

  1988年的一天,崔健勇陪同孔繁森到尼木县考察教育情况的途中,得知一位藏族老人肺病发作,肺部有大量浓痰,浓痰堵住喉咙,怎么咳都咳不出,当时已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危在旦夕。情急之下,孔繁森打开小药箱,迅速拔下听诊器的软管,放进老人的嘴里,开始吸痰。就这样,堵塞在老人喉管中浓浓的血痰,被他一口一口地吸了出来。崔健勇说,吸痰这种事即使是专业的医生也未必亲自做,即使是亲生子女也没有多少人能够毫无顾忌地做到,可是孔繁森做到了,而且面对的是一位陌生的藏族老人。他说,被救的那位藏族老人后来又活了十多年。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带领党政考察团赴新疆塔城巴克图口岸考察边贸工作,途中发生车祸。年轻的战士排着长队准备献血,托里县军民在第一时间组织抢救,但最终也没能挽留住他年仅50岁的生命。

  孔繁森像一道绚丽的彩虹融进了青藏高原的蓝天,而孔繁森精神扎根在鲁西大地,红色血脉一直在聊城这片热土上赓续传承、发扬光大。2019年,聊城市在孔繁森的故乡——东昌府区堂邑镇五里墩村建起了孔繁森精神党性教育基地。孔繁森精神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如今,曾经贫困的五里墩村,已摘掉了穷帽子,一条以“孔繁森”命名的红色文旅定制公交专线从聊城城区直达五里墩村,村里成立了由党支部领办、以孔繁森故里文化旅游开发服务为主题的专业合作社,借力红色旅游,五里墩的乡亲们也走上了致富路。五里墩村周边几个村联合组成繁森新村,5个村抱团发展,共同实现乡村振兴。孔繁森精神如同五里墩村种植的格桑花一般,正在聊城这方沃土上生根发芽,灿烂绽放。

编辑:赵鹏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