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

情满黄河向未来|“南竹”在北栽 绿染新未来——细数“南竹北移”的“聊城经验”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4-27 09:35:43
A+A-
分享

   ■刘小希

  历史资料显示,黄河流域曾是竹子的重要分布地。不过,随着时代变迁,种种原因导致北方竹子仅成为景观点缀,与南方漫山遍野的翠竹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连片的竹海能不能再次现身北方?

  这样的梦想,最终照进了现实。上世纪末,随着“南竹北移”构想的提出,竹子引种栽培试验在北方多地展开。聊城,是当时的先行者之一。

  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竹子已成为聊城常见的景观美化植物,累计种植面积达134公顷。“水竹双亲,凤鸣在竹”这样一个独特的生态景观,已成为我市推进“南竹北移”实践的生动注脚。

  造 梦

  写就一个“冬天的童话”

  “南竹北移”工程启动之际,我市临清、冠县、莘县等地陆续开展栽培试验。但是,技术上的不过关,致使移栽“南竹”的尝试一度搁浅。

  “当时大家都认为,降水、低温、土质,是移栽竹子的三大‘拦路虎’,但现在看来,这其中的南北方温度差异才是‘南竹’入聊面临的最大难题。”4月20日,聊城市禾木竹子研究发展中心主任钟道君说。

  这句话在斑竹移栽中得到印证。作为聊城市百竹园引进的第一种“南竹”,最开始的几年,它并没有水土不服,但两次极端低温天气,让它遭遇“灭顶之灾”。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市竹子专家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一方面引进耐寒性强的品种,科学确定栽培密度、管理规范,培植北方竹子群落;另一方面加强科研攻关,通过不断试验、反复试错,推出行之有效的防寒措施,从每年春季开始就为竹子安全越冬做足准备。

  在日拱一卒的努力下,一个接一个“冬天的童话”写就,聊城也积累了较为成熟的栽培经验。目前,我市已成功引种70多个竹子品种,是我国北方引种栽培竹子品种最多的城市。另外,“聊竹”及配套栽培技术已陆续走出山东,走向河北、京津等地,淡竹、曲秆竹、金镶玉竹也于2020年被黄土高原腹地延安成功引入,为“东竹西移”提供了坚实助力。

  探 索

  盐碱地长出“绿色希望”

  连片的竹林,涌动着万千青绿,伴着阵阵春风合为竹浪,化成竹海,在翻涌间吐露着自然的芬芳……

  这里,是东昌湖西的百竹园,也是我国北方城市建成区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竹子栽培地。它的建成,让市民在寒冬时也能窥得一抹绿意。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片竹林的所在地,曾是竹子生长的“禁区”。“这儿原先是一片盐碱涝洼地,春冬白茫茫,夏天水汪汪。”说起这段历史,钟道君十分感慨。

  但是,他们的探索没有止步。在长达数年的实践中,钟道君等人持续探寻科学有效的土壤治理方法,最终使竹子在盐碱较重的土壤中引种成活。这一做法得到了中国林学会及国内竹子专家的充分肯定,为盐碱地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样板。

  回顾聊城“南竹北移”工作,这样的成果屡见不鲜。目前,全市竹林面积已达134公顷,95%的农村能见到竹子的身影,这在北方城市中并不多见。此外,我市在湿地保护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也形成了一系列引种、栽培成果和典型案例,还被中国林学会确立为“南竹北移”永久会址。

  对于“聊竹”的发展未来,专家曾做过大胆预测。“通过建设北方竹子研发中心,建立竹子培育基地,培植北方竹子群落,聊城将再现黄河流域‘竹文明’。”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国际竹藤中心研究员范少辉说。

  细看

  北方“竹海”别有洞天

  竹之绿,染遍水城大地。但是,“南竹北移”工程的开展,并不仅仅是为了给北方城市添一抹神清气爽的绿意。

  在国有矿柱林场,一项大规模的竹子引栽工作正在开展。利用现有成熟的“南竹北移”引种驯化培育技术和盐碱地生态修复模式,该林场收集引栽、培育优良竹种,力争建成北方最大的竹种质基因库。

  这并不是孤立的行动。竹子的培育,不仅可以丰富生物多样性,还能提高碳汇能力和生态质量。近年来,我市在国有林场率先示范并推广竹木混交种植模式,并在黄河、京杭大运河等水系两岸增加竹林面积,推进生态屏障建设。这些举措,均指向一句话:充分发挥竹子的生态效益,以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

  另外,“南竹北移”工程的经济、文化红利也不断释放。

  仅扎制竹扫帚,莘县张鲁回族镇菜园村年纯利润便接近200万元。另据市农业农村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市13.7万公顷设施农业用地中有大小拱棚8.7万公顷,竹竿用量大。这也从侧面印证了竹资源在工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竹文化培育上,我市坚持保护和宣传“竹竿巷”“油篓巷”等历史遗迹,打造竹子文化馆,同时建设大运河竹林风光带,沿运河依次建设“两城七镇”竹园景观,打造“璀璨文化、绿色生态、缤纷旅游”相互融合的森林城市风光带,以优美竹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以创意竹品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展望

  “南竹北移”仍在路上

  回眸“南竹北移”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录直言,最重要的经验与启示,便是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部署。

  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风景线的重要指示精神,到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10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竹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挖掘竹产业发展潜力、保持产业优势的声音掷地有声,也为聊城指明了方向。此外,在中国共产党聊城市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上,“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被写入“六个新聊城”愿景,这也更加坚定了我市继续创新推动“南竹北移”工作的信心。

  “我们将继续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需要,始终紧跟国家政策步伐,充分发挥‘南竹北移’桥头堡作用,加强优良竹种保护培育,科学发展竹生态,做活文旅产业,以实际行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张玉录说。

编辑:徐冉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