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

我与聊城日报的故事㉑丨程学礼:党报引领创作路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1-27 09:32:39
A+A-
分享

  文/图 张燕

  “每发表1篇文章,我都会剪下来珍藏,然后按年份装订到一起,不知不觉中攒了这么多,一共900多篇文章。现在一有空我就拿出来看看。”1月24日,阳光明媚,冠县辛集镇五岔路村村民程学礼回忆起他和《聊城日报》的故事。

  程学礼家中珍藏着2大箱《聊城日报》剪报,这是1989年至今,他在《聊城日报》上发表的文章。程学礼将这些剪报视若珍宝,多次搬家都没舍得丢弃。

  程学礼和《聊城日报》的缘分始于1989年。当时,高中毕业的他虽然在家务农,却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一次,程学礼看到《聊城日报》刊登了一则面向楹联爱好者征集对联的信息,当晚,他便按要求拟了一副对联,并于次日从辛集邮局寄了出去。1989年1月21日,《聊城日报》刊登了程学礼的对联。

  5个月后,1989年7月19日,《聊城日报》又刊登了程学礼的一篇作品《卖棉不给钱 有苦向谁言》,反映了他在辛集白官屯棉站卖棉花被“打白条”,讨要23次无果的事情。

  文章见报后,在全市引发广泛关注。冠县县委、县供销社在第一时间成立了2个专门兑付小组,用2天时间,按照收棉单把现金送到棉农手中,并向棉农赔礼道歉。

  “这篇文章的刊登和引起的社会反响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从此,我真正踏上了写作的道路。”谈及《聊城日报》对自己的影响,程学礼说。

  品一杯茶,就如品一段人生,看似平淡,却意味无穷。《聊城日报》对程学礼而言,就是那一杯茶。写作热情被激发后,程学礼一发不可收,最多时一年在《聊城日报》发表文章180余篇,平均每两天1篇。

  程学礼今年63岁了。由于身体的缘故,这几年他的稿子写得少了,但仍坚持每天读报。为了能在第一时间拿到《聊城日报》,程学礼在堂屋东墙上凿了一个洞,方便投递员直接将报纸投入屋中。

  “能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聊城日报》是一份解民忧的报纸,我必须给它点个赞!”程学礼说。

编辑:李太斗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