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要闻 > >

改天换地换出新境界——写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际(一)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1-12 08:46:32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苑莘

  百年变局、世纪疫情、罕见秋汛,回首刚刚过去的2021年,聊城经济承压前行,用“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胆气,拿下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宝贵成绩。

  黄河国家战略、郑济高铁、开放格局,新的百年征程已经开启,聊城将以什么样的姿态奋力前行?答案是,聊城已经把握机遇,为高质量发展做好了准备!

  发力“双碳”改出绿水蓝天

  2021年,经济发展领域的热词之一是“双碳”,在聊城同样如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更是为聊城的“双碳”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2022年元旦前后,聊城最南端的莘县古云镇,黄河支流金堤河畔,一个碳捕集项目的前期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这项来自清华大学院士团队的技术,能够打造出专业“碳捕手”:将当地化工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捉”提纯后,生产出大棚专用气肥,形成工业与农业之间的“碳闭环”。从工业废气到农业资源,二氧化碳身份的转变,不仅可以使大棚蔬菜产量提高30%—40%,每亩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还可以为工业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拥有30万座高标准日光温室、21万亩大中小拱棚的莘县,对这个每年能回收5万吨二氧化碳的项目格外重视,专门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工作专班。而这个“捕捉”二氧化碳的故事,只是我市科技降碳、创新减碳工作的一个缩影。

  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陈健(右二)查看莘县化工园区二氧化碳捕集利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十四五”开局伊始,对绿色高效发展的自觉追求全面展开,一大批绿色低碳、投资强度大的项目逐步落地聊城。嘉元新能源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头羊”的供应商,该公司的超薄电子铜箔生产精度可达微米级,投资到位后亩均投资可达3700万元,亩均税收预计达到700多万元。而在去年12月中旬的全市高质量发展现场观摩会上,一半以上的项目亩均投资超过了350万元。

  在积极推进“双碳”经济发展的同时,聊城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和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要求,树立起“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截至2021年12月中旬,聊城淘汰落后燃煤发电机组39.8万千瓦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同比增长58%,聊城的工业血脉正逐步从“煤电”转向“绿电”。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与工业蓬勃发展并行不悖,聊城为发展铺上了“绿的底色”。

  久久为功换来投资洼地

  半年前发生的“希杰十连投”,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2021年7月22日上午,希杰食品年产1.6万吨冷冻食品建设项目启动,这是韩国希杰集团在聊城的第10次追加投资。

  作为世界500强企业,韩国希杰集团在我市先后投资建设了生物科技、饲料、食品等3家公司,陆续进行了9次扩建,先后建成赖氨酸项目、核苷酸项目、蓝天热电项目和冷冻食品项目,累计投资超过5亿美元,职员总数1000余人。“聊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抓招商,我们在这里投资有底气。”希杰冷冻食品项目负责人张国斌曾这样说。

  客商投资聊城的信心和底气从哪里来?

  ——从聊城坚定不移抓招商引资而来。“双招双引”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一把手”抓招商,拿出抓经济工作80%的精力抓“双招双引”……言之易,行之难。过去的一年,市县乡三级党政正职克服工作量大面广等难题,积极外出找线索、见客商、谈项目。2021年元宵节刚过,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立即带队“叩门”招商,7天时间跑了3个城市,与45家企业交流洽谈。

  ——从聊城全力以赴优化营商环境而来。“项目保姆”“税收顾问”“店小二”“服务专员”,这些在全市经济建设领域出现的鲜活字眼,从侧面展示了聊城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聊城在严肃整治各种形式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基础上,向投资者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支持,企业开办实现了“零材料、零成本、零见面、零距离、1个环节办理、2个小时办结”,社会投资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房地产项目“交房即办证”等。

  ——从聊城一以贯之抓招商引资而来。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抓落实。过去的一年,聊城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保持定力,对认准的事一以贯之、一抓到底。通过加强诚信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坚决防止“新官不理旧账”“开空头支票”“说话不算数”等问题,让投资客商吃下“定心丸”。

  “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招商引资工作的持续推进,提振聊城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争创一流的热情更加高涨。

  向“芯”而行迈入新境界

  过去,种子经销商来到莘县,手中的一袋种子就可以换同等大小的一袋钱。2021年第四季度,莘县种苗谷项目建成后,这个瓜菜种植大县在上游的“话语权”逐步增强,被“卡脖子”的现象减少了。该县的HD8-3西红柿种子已占据同类型种子60%以上市场份额。

  “十四五”开局,聊城经济不断向高附加值的研发领域冲刺,发展到了一个新境界:

  半导体产业特别是芯片制造领域,从无到有,一鸣惊人。国内唯一的光敏性聚酰亚胺生产商落户阳谷,打破了芯片制造关键材料被国外“卡脖子”的局面。

  莘县种苗谷项目引进4位院士,搭建中科院蔬菜种子研发基地等14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培育20家有科研能力的种业企业。种子研发的突破,正推动我市向农业强市加快转身。

  时速380公里以上高铁接触导线项目的落地,让阳谷电缆产品成功进入高铁领域。

  ……

  芯片、种子、高铁、航天等一个又一个字眼,在聊城制造业前进的道路上闪闪发光。

  创新是聊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2021年,聊城着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体系。科技攻关“揭榜制”、首席专家“组阁制”、项目经费“包干制”等,聘任63名专家教授挂职企业“科技副总”,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聊城产研院,这些体制机制的创新,为企业开展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聊城还积极打造创新载体,不断提高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目前已基本实现有效需求全覆盖。实施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型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引导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如今的聊城,创新浪潮奔涌,社会资本正积极进入科技创新领域,引领着聊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快速前行,不断提升聊城的发展境界。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

编辑:李太斗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