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警惕算法对孩子的精准投喂

来源:聊城晚报  2024-07-13 09:15:06
A+A-
分享

  □ 郝凯

  2024年寒假过后,一名武汉大学社会学院研究生撰写了一篇题为《一个炕头,七八个孩子聚在一起,各自抱着一台手机沉迷其中》的返乡观察文章。文中提到,在潍坊安丘一个村子里,七八个年龄在4岁到18岁不等的孩子聚在一起,各自抱着一台手机沉迷其中,看动画、打游戏、刷视频,一看就是一整天,身边的家长们还频频感慨:“现在的孩子,根本管不了,打开手机,推送的全是他们喜欢的游戏视频,商家变着花样吸引孩子。”

  “我才夹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在商业逻辑和算法系统的加持下,手机上各类App的信息供给愈加“投其所好”“善解人意”,不少人担忧,成年人尚且容易受困于“信息茧房”,更何况心智尚未成熟、自控力不足的孩子。当下,一些五六岁的孩童张口闭口“老铁”“老六”“家人们”等网络用语,不少孩子更是被平台的算法“带”进各类网络游戏和游戏视频的“坑”。

  算法虽然没有善恶,但绝非中立。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开拓者,更离不开价值伦理的守望者。算法的运用不应以牺牲儿童的健康成长为代价。我们应该利用技术为儿童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而不是让他们成为算法推荐下的被动接受者。警惕算法对孩子的“精准投喂”,不仅是对儿童的保护,也是对国家的未来负责。

  为了确保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既能享受其带来的便利,又能避免被算法困扰,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首先,家长和教育者应加强对儿童使用网络的监督和指导,教育他们如何辨别和选择信息。其次,网络平台和算法开发者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相关内容进行严格审核,避免推送不适宜未成年人的信息。要制定合理的使用规则,比如精准识别儿童、限制使用时间、设定内容过滤标准、调整内容推送算法等。此外,也应出台相关法规,规范算法的使用,保护儿童的网络权益。

  有人将手机和网络比喻成看世界的窗口和望远镜,而透过网络看世界,也得讲究“怎么看”。这个暑假,究竟是由孩子们主宰技术,享受感官的延伸,还是在日渐智能的算法推荐中沉沦颓废、闭塞视听,这值得深入思考。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