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聊诚评 >

聊诚评|美丽乡村应该容得下鸡鸭鹅

来源:聊城晚报  2024-07-04 10:35:00
A+A-
分享

  □ 赵宏磊

  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主干路两侧干净整洁,但村内的背街小巷脏乱差;过度拔高治理标准……近期,《半月谈》报道一些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存在走偏现象,引发关注。

  村容村貌改善,提升了村民生活的幸福度,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有村民提出:“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这一“灵魂拷问”,直指一些地方相关举措脱离实际,对于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采取了“一刀切”的简单处理方式,引人深思。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建设水平提升的体现,也是乡亲们的期盼。那些曾经记忆中的鸡鸭鹅叫,不正是乡愁的一部分吗?剩饭剩菜养鸡喂鸭、房前屋后沤肥种菜,这不仅是延续千年的乡村生活习惯,也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美丽乡村容不下鸡鸭鹅,岂不是一种过度“洁癖”?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自古以来,鸡鸭成群的生机勃勃,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对乡村的深刻记忆。鸡鸣犬吠蛙叫,本是乡村田园生活的真实注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如果抹去乡土特色,不顾实际简单复制搞整齐划一,不仅割裂了农民与土地的情感,也背离了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的初衷。

  对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一刀切”,不仅让惠民政策打了折扣,而且成为新的形式主义。实际上,不仅是鸡鸭鹅,一些地方还搞起更多的“一刀切”:有的为提升村容村貌,把用来存放农具、杂物的附属房统一拆除;有的以污染空气为由,禁止村民私熏腊肉;有的要求房屋“穿衣戴帽”,墙面刷成一种颜色,屋顶盖成统一样式……这些简单粗暴的做法,既没结合当地实际又没听取群众诉求,而且带来一系列问题。

  乡村,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家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应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问需于民,尊重村民意愿。如果不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甚至无视农民意愿和生产生活习惯,好事就不可能办好。

编辑:李明
校对:苏永乐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