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聊城民间故事丨明朝嘉靖年间被立生祠的高唐知州王大化

来源:聊城晚报  2023-01-10 15:21:14
A+A-
分享

  高唐 张堂玉

  明朝有个读书人叫王大化,字元成,号北湄,江苏仪征人,江南乡试第一,正德十六年考为进士,嘉靖二年任高唐知州。

  他到任后,高唐州城东一带遭遇大水灾,城东六七个村庄农田被淹没,房屋进水,灾区百姓纷纷外逃谋生。大水退后仍无人返回恢复农耕生产。面对民不聊生的荒凉景象,王大化寝食不安,迅速采取措施安顿灾民,恢复农业生产。一是打开官仓按人定量无偿发放救济粮;二是发放无息贷银让农户购买种子农具等;三是由州署购买一百头耕牛让农户轮流无偿使用;四是向朝廷奏请免征三年赋税。这些措施落实后当年就有一千多户返回,第二年就全部陆续回归了。

  大水退后,王大化率领同僚到灾区调查,找到了受灾原因:一是原高唐知州唐祯组织开通的唐公沟,经四十多年的淤积,变浅变窄不能排洪;二是天齐庙湾也因淤积变浅失去了缓冲洪水的蓄水池作用。回衙后,他决定尽快加宽加深唐公沟,恢复其排洪功能,同时也对天齐庙湾进行清淤加深。

  随后,王大化加紧筹集工程款,但府库存银不能满足工程所需。听说王大人要重挖唐公沟根除水患,城乡各界人士纷纷捐款捐粮支援。不到一个月工程款就凑齐了,王大化率领民工开始施工。为加快进度,王大化经常脱下官服与民工一起劳动。一位老者见状感动地说:“我活了七十多岁从来没见过五品大官和老百姓一起干活的!王大人真是老百姓的好官!”在王大化的带动下,原本两个月的工程仅用四十二天就完工了。清淤加宽唐公沟的工程量几乎相当于又开挖了一条唐公沟。另外,为了方便河沟两边的往来,王大化又搭建了十二座木桥。半年后,雨季来临,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雨,原来的水灾区基本没有积水,肆虐一时的水灾被消除了。

  王大化主政高唐期间,不但兴利除弊关注民生,还特别注重教育事业。一天,王大化到文庙和学堂察看,看到文庙学堂多年失修破旧不堪,就拨出银两立即修缮,并新盖了五间学堂让更多的少年读书。公务之余,他还亲自给学童们授课,为他们讲解孔孟之道、诗词歌赋,鼓励他们读书成才,长大后为民造福报效国家。

  王大化在讲学时有好几次看到窗外有个少年在窥听,就将其叫进来询问。少年说自己是城外东关人,姓于,没名字,大家都叫他“狗蛋”,父母双亡,因无近亲,所以在城里沿街乞讨为生。路过学堂时,被读书声吸引,所以常常来窗外听课。王大化见狗蛋虽衣衫褴褛但眉清目秀,左眉头有一颗大大的朱砂痣,眉宇间有一股英气,就说:“你既然喜欢读书以后就来读书吧。你也不用乞讨了,膳食费学费我替你支付。成了读书人就不能叫狗蛋了,我给你起个名字叫尚文吧。”狗蛋感动得泪流满面,连连磕头感谢王大人的再造之恩。

  王大化不但重视教育还热衷于修志,他虽政务繁忙但仍亲自主持编修了六部高唐州志中的一部——嘉靖(壬午)《高唐州志》,为后人研究发掘高唐历史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嘉靖五年,王大化擢升为嘉兴府同知。临行时,州民送行者不下万人,哭泣之声震动林野,送行的队伍从东关到姜店络绎不绝。王大化不得不下马劝返。送行的人都返回了,但狗蛋仍执着地送到南镇才与王大人洒泪跪别。高唐州民为纪念这位为民谋利的好官、能官,使子孙后代不忘他的功德,决定为他立生祠。由义官(参加政府管理但不在编制不领俸禄的官员,大多是富户)杜镠捐地三分,乡耆(民间德高望重的人士)及州民百姓捐银在州城城里集市南端为王大化修建了一座生祠——王北湄祠,生祠落成后,每逢初一、十五来祭奠的人绵延不绝。

  嘉靖十七年正月十五,当天来祭祀王大化的人格外多。天近中午时,听到一阵锣声,远处一队官差簇拥着一乘官轿缓缓而来,人们知道这是一位官员来祭拜王大人来了。到祠堂落轿后,下来了一位二十多岁的官员,左眉头上有一颗大大的朱砂痣。围观者中有人说道,这不是东关的于狗蛋吗,他现在做了官了?这位官员就是当年王大化收留在学堂读书的于狗蛋,只不过,他已是临清州同知(副州官)了。他缓步进入祠堂亲自摆上祭品行三拜九叩大礼然后宣读他的生祭祭文。祭文如行云流水、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催人泪下,倾诉了王大人胜过父母的再造之恩,并发誓一定要做像王大人一样的好官、清官。

  二十多年后,由于祠堂无人看守管理,“栋宇几堕,庙貌几剥”。乡耆尹安说,虽然王大人已调离高唐二十多年,但王大人在高唐施善政惠民爱民的恩泽不能忘,应该尽快修复生祠。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当时的知州桑蓁后,得到了其大力支持,州民听到这件事后也都捐钱赞助。一个月后,祠堂修复如初并在祠堂外加盖了两间房子让专人值守,州民又恢复了初一、十五祭祀活动。

  寒来暑往日月如梭,一百多年后明朝盛极而衰。历经多年的战乱,高唐州被反复攻占。城内庙宇包括王大化生祠都毁于战火甚至片瓦无存,生祠纪念碑也不知流落何处,但王大化在高唐施善政、除弊端、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口碑却一代代传了下来。

【编辑:任玉伟】
相关推荐

  • 2023-04-18 09:17:34

  • 2023-04-18 09:12:24

  • 2023-04-18 09:11:24


网友评论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