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文旅新视野 手造新境界丨琵琶新弹 东阿“有戏”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9-06 11:07:38
A+A-
分享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9月2日上午,东阿县高集镇旦镇村的农家小院里传出一阵阵清脆的琵琶声,打破了这个小乡村的寂静。在即将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首届中华传统工艺大会上,东阿琵琶将首次亮相,东阿“司金星手工琵琶制作技艺”传承人司统兴的女儿司琪正在加紧练习琵琶名曲《十面埋伏》。

  琵琶是我国历史悠久、最富特点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素有“民乐之王”美称的琵琶从未缺席。但关于琵琶的制作技艺,却鲜为人知。

  司统兴是一位有着30年琵琶专业演奏经验的手工匠人,也是家族手工琵琶制作技艺的第六代传人,他的“金星手工琵琶”在业内小有名气。与记者交谈时,司统兴正在制作琵琶面板,一边刨一边用手敲击,并不时侧耳听音,表情十分专注。他介绍,琵琶主体由背板和面板组成,二者共同组成了琵琶的共鸣箱。面板是用来振动发声,背板则是用来反射声音。而面板和背板中间的空间是用来调节音色。“背板的厚薄决定声音反射的强度,面板的厚薄会影响音色。琵琶制作不仅是体力活,更是脑力活。”司统兴说,丰富的经验,是做出一把好琵琶的必备条件。

  凿子、刨子、锤子、锯、锉刀……在司统兴面积不大的工作室里,琵琶制作工具摆满了上下几排架子。从选材、作坯、自然风干、背板制作再到打磨、调音、抛光、烫蜡,一把琵琶的制作要经历大大小小160多道工序,一步一做,精雕细琢。

  因为每一步都恪守纯手工制作原则,虽然司统兴每日埋头于工作室,但他每年制作的琵琶成品只有五六十把,基本都是预约定制。司统兴说:“质量比数量更重要,想做一把精品琵琶,就不能急于求成。”

  良工不如良材,琵琶音质的好坏,除了匠人的技艺,材料的选择也很关键。“木质越硬,音质越好,琵琶的背板一般选用红花梨、鸡翅木、酸枝、缅甸花梨等木材。”司统兴小心翼翼地捧着一把即将完工的琵琶向记者介绍,“音色是一件乐器的灵魂,不同的材质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在耳濡目染下,司统兴的女儿司琪也爱上了琵琶这个古老的民族乐器,今年21岁的司琪已经跟着专业老师学习了三年琵琶弹奏。在今年的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司统兴准备展示琵琶制作技艺,而司琪正在加紧练习《十面埋伏》《彝族舞曲》等琵琶名曲,届时展示美妙的金石之声。

  “琵琶制作是一门老手艺,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东阿琵琶,我会把这门技艺好好传承下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司统兴说。

【编辑:高长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