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文旅新视野 手造新境界丨传统老手艺 焕发新活力——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非遗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9-05 09:55:55
A+A-
分享

  ■本报记者 吕晓磊

“这是一款铜镀金珐琅转花音乐钟,整体分为三部分,设计上体现了天圆地方的理念,整点时分自动播放《茉莉花》的旋律……”9月2日下午,在位于东昌府区道口铺街道高马村的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非遗基地,工作人员马圆圆正通过视频号向网友介绍铜铸钟表。

马圆圆向网友介绍铜铸钟表

自5月份开通视频号以来,该基地已实现销售收入30多万元。“我们现在每天上午9点到下午2点在抖音直播,下午3点到晚上9点在视频号直播。”东昌府铜铸雕刻制作技艺传承人马先明说。

不同于过去传统文化“走出去”大多依靠政府推介,如今越来越多的民间手艺人通过互联网向外界宣传优秀传统文化,推荐手造产品。

大运河不仅赋予聊城“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美誉,也留给后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道口铺街道就是东昌府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手造产业最为集中和丰富的地方。目前,道口铺街道拥有区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3项、市级9项。作为远近闻名的非遗文化小镇,道口铺街道先后被授予“山东省文化生态名镇”“山东省旅游强镇”,辖区内传统工艺东昌木版年画、东昌铜铸、东昌毛笔、东昌澄泥令人赞叹,文艺项目竹马舞、花杆舞独具魅力,风味名吃道口铺炖鸽声名远播。

澄泥砚

对于丰富的非遗和手造资源,道口铺街道意识到,首要任务是保护、发扬和传承,让古老的文化焕发青春与活力。“我们要推进非遗产业化,而产业化的关键在于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对于破解非遗传承难题,道口铺街道党工委书记袁虎成深有感触地说。经过多次学习、研讨,道口铺街道开创了“以政府为推手、以企业为主体、以文化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的非遗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非遗“老手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从古城区出发,一路向西,行至道口铺街道,“道口铺非遗文化小镇”几个大字颇为引人注目。依托丰富的非遗资源,道口铺街道打响“非遗文化小镇”品牌,并不断丰富非遗内涵:一方面,建设了一批非遗传承基地,逐步形成非遗文化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非遗推介活动,通过非遗节目展演、产品展示展销、视频展播,让更多群众走近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是传统,也是生活。道口铺街道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在“不串味”“不变味”的前提下,通过文创赋能,找准市场需求契合点。“毛笔、澄泥砚”套装、东昌铜铸“初心”钟表、东昌木版年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品、东昌澄泥党建主题文化产品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深受欢迎。

非遗的发展传承,归根到底要靠市场化解决。今年,道口铺街道成立了党工委领办、各村合作社为成员的联合社,下设乐道电商服务有限公司,高标准打造了电商基地,与非遗企业探索建立“联合社+电商+非遗”模式,拓宽了非遗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宝塔钟

今年8月,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东昌铜铸雕刻技艺制作的升降式宝塔钟。通过市场化运作,东昌铜铸真正实现名利双收。而正在积极运作的道口铺烧鸽非遗项目,将构建“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通过电商平台,最大化发挥非遗项目的经济效益,预计日销售烧鸽3000只。越来越多的传统手艺和产品通过科技的力量走出“深闺”,同时也推动非遗传承人更好地保护与弘扬技艺。

非遗“老手艺”,不仅留住了乡村振兴的根与魂,还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路。目前,道口铺街道非遗产业年销售额约5000万元,相关从业人员350余人,人均月收入5000元以上。袁虎成说,道口铺街道将进一步发掘辖区非遗文化资源,叫响非遗品牌,整合手造资源,搭建起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快车道”,打造“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聚集区,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引擎”,为“两河之约”文旅新品牌注入新动力。

【编辑:顾杨洋】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