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留住古树名木的“绿色记忆”——我市扎实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工作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8-31 16:14:43
A+A-
分享

  ■ 文/图 叶晨雯

  历经风雨的古树依旧苍劲挺拔,见证着一方历史变迁,是传承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高新区绣衣集古枣树口袋公园

  今年,我市开展了首批“最美树王”评选活动,经各县(市、区)推荐、专家初选、群众投票、专家考评等环节,最终评选出东昌府区王口唐槐、茌平区杜郎口唐槐、东昌府区五圣村古槐、冠县中华第一梨园梨树王、茌平区许庄村枣树王等10个“最美树王”。通过寻找、评选和展示“最美树王”,我市提高了全社会对古树名木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了全社会力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事业,留住了古树的“绿色记忆”。

  “今年以来,我市全面开展古树名木的补充调查和认定建档工作,并对这些古树名木进行统一编号,逐一建立电子档案。针对部分树龄较长的古树,制定具体的保护方案并启动实施,打造了一批以古树为主题的乡村口袋公园,达到了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双重目的。”8月29日,市林业发展中心野保科负责人于召宾介绍。

  据调查,我市现存一级古树名木101株,主要为国槐和侧柏。在茌平区杜郎口镇东街文化站院东,就有一棵约1400年树龄的唐槐古树,是我市仅存的几株千年古槐之一。

  这棵唐槐树高8米,冠幅12米,胸径160厘米,关于这株古槐,在当地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

  相传,唐太宗李世民还为秦王时,有一次遭遇强敌,被迫沿古官道后撤,途经兴利镇(今茌平区杜郎口镇),因雨天路滑,连人带马跌入路边一处深水坑。眼看敌军越追越近,正在李世民惊慌之际,战马长啸一声,在泥坑中奋力跳出,李世民伺机脱险,而战马却不幸死亡。李世民脱险后进入附近一所名为“禹王庙”的寺庙,得庙内和尚赠马而还。

  后来,李世民登基成为皇帝后,为纪念战马救命之恩以及庙内和尚赠马之义,斥资重修寺庙,名为义井寺,并在寺内亲植一株槐树以纪念心爱的白马。槐树逐渐长成参天大树,当地居民有了难事纷纷来到大树下诉说,祈求好运。到了民国时期,每年正月十五,当地居民家家做面灯,拿到大槐树下点亮,为新的一年祈福,槐树周边人流如织,形成“大槐树灯会”。

  如今,古槐树树干已经中空,为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茌平区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刻碑记录古槐的传说故事,并邀请北京和聊城大学的专家学者,对唐槐进行了立柱支撑、树洞填充、防腐处理等抢救性措施。目前,古槐虽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苍劲挺拔。

  在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村有一棵树龄约1500年的国槐,这棵国槐也有着一段被人们广为传颂的故事。

  五圣村东的古国槐树高7米,胸径160厘米,冠幅8米,树干姿态奇特,虬曲苍劲。由于国槐花可以入药,又可做黄色染料,相传在抗战时期,八路军曾在此利用树上的槐花将白布染成浅黄色布来制作军服。根据《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有关标准,这株古槐被定为一级古树,这也是迄今为止我市发现的最老古树。古槐树历经千年风霜仍充满生机,群众常在古树上绑上红布条以祈福佑。该村为其修建了围墙、树立了石碑,市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也为其建立了电子档案,古树从此有了“身份证”。

  一棵棵古树,是一座城市的年轮,它把历史与未来掩映在四季的轮回中,把乡愁植根在城市的土壤里。我市加大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加强科学管护,严格按照“一树一策”保护方案进行施工,采取科学合理的保护措施,使修复后的古树重新焕发生机,充分发掘古树名木的科研、景观、历史文化等价值,不断探索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新模式。

  我市还将加强日常巡查管护,进一步落实古树名木保护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管护责任,确保责任到人、保护到位。同时,大力宣传保护古树名木的重大意义和价值,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动中来,把古树名木打造成亮丽的城市名片,不断延续古树文脉。

【编辑:郭艳娜】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