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聊报图集 | 把信仰镌刻在鲁西大地——记聊城摄影名家赵雅军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3-01 10:45:31
A+A-
分享

 

把信仰镌刻在鲁西大地

——记聊城摄影名家赵雅军

■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我关注老房子好多年了,这是我拍摄的一些老照片,近期准备出本书。”1月15日下午,在古城区老照片博物馆的一间办公室内,年逾古稀的摄影家赵雅军正聚精会神地在电脑前处理照片。

1981年,莘县董杜庄,在田野上劳作的农民。

  无论是近距离关注农村农民,还是用无人机拍摄城乡变迁,近半个世纪,赵雅军一直没有停下摄影的脚步。不管是农村的小脚老人,还是运河古镇摇摇欲坠的老屋,亦或是张海迪、孔繁森等先锋模范人物,都定格在他的镜头里。十几公斤的胶卷,数十万张照片,这位老摄影人用影像把信仰镌刻在他深爱的鲁西大地。

  上世纪70年代初, 18岁的赵雅军在茌平县针织厂(毛巾厂)车间当工人。后来,他被安排去从事图案设计工作。当时,茌平毛巾厂经常参加全国的订货会,需要带上设计的图案、花样,供客户挑选。起初,工人先把毛巾的图案画下来,不仅麻烦,而且容易失真。赵雅军就考虑用照相机拍下来,洗成照片,效果会更好。可是,工厂里没有相机,他就托朋友到处借相机,由此,他开始接触上了摄影。

1979年,阳谷县四棚公社小学。

  从端起相机的那一刻起,赵雅军就再也放不下它了。随着拍摄题材越来越广泛,他的拍摄水平也不断提高。渐渐地,赵雅军成了茌平摄影界的知名人物。

  1977年,赵雅军来到聊城地区展览工作室工作。这段时期,单位经常组织下乡拍照片、搞展览,他的摄影技术有了用武之地。其间,赵雅军拍摄了大量工业、农业的图片,几乎跑遍了聊城地区所有的人民公社,拍摄了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几十年后再回首,赵雅军镜头下的那些农民,已经成为上世纪80年代鲁西农村一个最具代表性的符号。

  退休之后,赵雅军没有赋闲在家,反而更忙了。在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他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因工作忙碌,一直没有时间整理。在退休后的几年时间里,他每天整理这些照片,扫描后录入电脑。由于长时间盯着电脑屏幕,他的双眼过度疲劳,患上了白内障,最后不得不进行手术。

1978年,阳谷寿张赶集卖馒头的老人。

  赵雅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兴趣,他的创作也一直没有停止。近几年,航拍无人机渐成摄影界的新宠,赵雅军紧跟时代潮流,加入了航拍队伍。每当有新的机型出来,他总是最先买来使用,现在他使用的这台无人机已经是他的第三件航拍器了。他说,几十年前,他坐着飞机在天上拍,现在有了无人机,让每个人都可以以上帝的视角从空中俯瞰风景了。最近,赵雅军准备举办个人航拍作品展,对这几年用无人机航拍的摄影作品作个总结。

  对于赵雅军的农村纪实题材摄影作品,中国著名摄影家朱宪民给予了高度评价:“赵雅军的摄影作品,没有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而是对平实生活的解读与再现,欣赏他的作品,让人往往会忽略用光、构图、视觉冲击等摄影人惯用的思维定势。他的作品有思想深度,透过生活的表象解析人们的生命本质。”

1991年,长长的售棉队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赵雅军今年已年过七旬,依然挚爱着摄影。温柔敦厚、不事张扬、甘于平淡的赵雅军,始终行色匆匆地走在鲁西大地,身后那一行行厚重的足印,必将成为鲁西风情画卷上一抹重彩。(本文图片均为赵雅军摄影作品)

  来源:聊城日报

【编辑:徐冉】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