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聊城手造丨聊城“泥痴”李延平:双手之间塑得世态炎凉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2-28 11:02:53
A+A-
分享

 

双手之间塑得世态炎凉

文/图 记者 于新贵

他喜欢泥,以泥为生,泥在他的手指间诞生了新生和灵魂。泥,萦绕他清苦的人生,也让他悟出了通透的人生。

他没有自己的房子,几十年间,孤身一人辗转各处。不是他喜欢闲云野鹤般的生活,而是生活让他成为闲云野鹤。他喜欢无拘无束,喜欢一个人思考,喜欢在手指间诞生的每一个泥人。

他出生在临清市戴湾镇的一个村子,因此,他熟悉农民,熟悉寻常人家的喜怒哀乐。

他塑得最多的是农民,高矮胖瘦,一颦一笑,都透着憨厚和淳朴。

他很幸运,一组农民系列泥塑作品被北京冬奥组委会选中,摆上了冬奥会展示中心民俗艺术区的展柜。

他说,他一生漂泊,牵绊的是泥塑。他想依靠这门手艺过上好生活,但泥塑带给他的却是清苦和孤寂。如今,他走到了花甲之年,荣幸的是,泥塑一直在传承。

他就是民间泥塑艺人李延平。

李延平正在制作泥塑

农家院的“泥痴”

2月19日上午9点半,在聊城北郊徒骇河西岸一处农家院里,59岁的李延平起床,劈柴烧火,十几分钟后,一口铁锅里升腾起水汽。他掀开锅盖,舀了一瓢热水,又从水缸里舀了半瓢凉水,然后,开始洗自己花白的头发。

洗漱完后,李延平将一块糖塞进嘴里,坐在一张桌子前开始摆弄胶泥。

胶泥是他在村东徒骇河里挖出来的,这条河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胶泥。

这处院落是李延平以每年2000元的价钱租来的,这里是他十几年的安身之处。

原本,他在城市里居住,有一份固定的工作。上世纪80年代,聊城东关街路南的“泥石斋”是他辞掉工作后开设的第一个店铺。

李延平在农村出生,从“泥咕咕”的响声中长大。工作后,泥咕咕在记忆里一次次吹响。那种响声带着泥的味道,像一种乡愁萦绕心间。

最终,他经不起一次次“蛊惑”,他决定自己制作记忆中的泥咕咕。

辞掉固定的工作,生活过得十分紧巴。家庭的变故,仍没有改变他。李延平开始了漂泊的学艺生涯。他向聊城马官屯村泥塑老艺人郑克勤学习,向天津泥人张的弟子吕方求教。慢慢地,他的泥塑受到关注,他的店铺里开始有顾客光顾。

1996年至1998年,李延平多次到天津、江苏、陕西等地拜师学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他结合从外地学到的经验,改进了马官屯泥塑的制作工艺,将原来用来扣制泥塑的泥模改为石膏模、增加烧制工序、增加颜色种类等,弥补了传统工艺中存在的一些缺陷。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面对庄严慈悲的世界,他眼角的泪诉说着他的勇毅和执着。

李延平陶醉于古代塑像,忘掉了一身疲惫,每天都像苦行僧,在行走中寻找着自己的梦想。

生活给予他的并非诗与远方,而是一次次挫折。但是,他并不介意那一堵堵“南墙”,他心里只有属于他自己的梦想。

苍天眷顾痴心人,李延平的泥塑作品最终脱颖而出,他先后获得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等20余个奖项,并被评为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指尖上的“千军万马”

“一块泥土换来千军万马,双手之间塑得世态炎凉”,早在十几年前,李延平偏居一处幽静的瓦房里,门框上挂着这样一副对联。他说,这是他自己写的对联,写的也是他自己。

那一间瓦房是古城内人民公园里几近废弃的房子,是他租来的第一个家。

瓦房被绿树环抱,露出半个高挑的屋角。偏居一隅,李延平的心境开阔了不少。他在那里捏出大量的泥人,然后,骑着三轮车到光岳楼下摆摊出售。摆上摊的泥人笑容可掬,讨好着每一位顾客。在讨价还价中,李延平拥有了微薄的收入。虽然,每一次出摊只有微薄的收入,但都给他带来了快乐。

李延平是一个纯粹的民间艺人,他很容易满足。在清贫的生活里,他很坦然。每次疲惫不堪时,一杯酒,一盘花生米,常常是他犒劳自己最好的美酒佳肴。

随着岁月积累,李延平的手艺也越发娴熟。他被外地一家公司聘请,成为设计师,创作了大量泥塑作品,“千军万马”横空出世。

李延平有自由的思想,公司里的“命题创作”限制了他,虽然,他有一份丰厚的收入,但是,他知道他应该有一片自由天地。

最终,他回到了聊城,在北郊徒骇河西岸租赁了农家院落。他说,农家院落最适合他,他喜欢农村的安静。

“泥塑的灵气,捏几个点就能表现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用神经去触摸泥巴,才能做出其内在的精气神。”李延平对泥塑有自己的理解,他对人生和生活的感悟通过指尖注入泥土。

住在农家院落里,他听惯了鸡鸣犬吠,也习惯于农民的嬉笑打骂。他过着清贫的生活,却有着富足的创作。虽然这里偏僻,但是,他在这里迎来慕名而来的满座高朋。他与朋友谈史上的瓷器和漕运,谈莫言的文学,谈印象派画家米勒买不起颜料,谈对艺术的敬畏以及对传统泥塑传承的担忧。

他年近花甲,偏居一隅,偶尔到树林里拾柴,偶尔到附近河里钓鱼。他留着长发,穿着随意,看起来与身边的农民格格不入,但他却得到农民朋友的喜欢。在这里,看不出丝毫的凄凉悲哀,但在他身上看到了对民间艺术的执着和敬畏。

“泥塑,我做了一辈子,坚持了一辈子,守望了一辈子,我一定要把它传下去。这就是我的初心。”他说,他想做些精品泥塑流传下去,这也是他对自己人生的交代。(本版泥塑均为李延平作品)

来源:聊城晚报

【编辑:马麟】
相关推荐

  • 2023-04-18 09:17:34

  • 2023-04-18 09:12:24

  • 2023-04-18 09:11:24


网友评论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