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聊城手造|指尖传奇——金银细工 錾尖下的流光溢彩

来源:聊城日报  2022-02-17 15:35:22
A+A-
分享

金银细工  錾尖下的流光溢彩

文/赵琦 图/王滨

“镂金像物艳于花”,描述的就是金银细工制作技艺。

金银,可做日常首饰,精雕细刻后可成传家之宝;金银,是大自然的馈赠,又在手艺人手中延续新生。

2月10日,在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工作室,笔者见到了第四代传承人冯秀宁。20年来,冯秀宁孜孜探索,在时光中打磨作品,以生命书写匠心,将一件件金银制品化为绕指柔,缠进无数人的心中。

3000多年历史

上溯商周 沿用技法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商周时代,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东汉时期,完整的金银制作手工艺已经形成,其抬压、鎏金、钣金、拗丝、镶嵌等技法沿用至今。2008年,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宋时期,扬州曾是金银器的贸易中心,这从杜牧在《扬州三首》中所作“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等诗句中可见一斑。明清时期,众多银楼在临清悄然兴起,依托南来北往的船只,蕴含着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金银制品遍布大江南北。

冯文岭,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的第一代传承人,曾是临清“泰成银楼”(创办于1908年)的大师傅,他的制作技艺一流。凡经他手制作的金银制品,都深受顾客喜爱。

当时,很多富贵人家指名让冯文岭制作金银饰品,他在同行中也备受尊重。“过去,我们主要做金银首饰,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满足人们需求,金银制品逐渐扩大到配饰、器皿和摆饰等,主要包括翠钻珠宝、器皿、镀金珐琅、徽章盾牌摆件等,几乎涵盖了我国传统金银细工制品的所有种类。”冯秀宁说,金银细工工序繁琐,主要有设计绘图、配料压型、雕塑制模、组焊雕錾、表面处理、镶宝组装、上底座等流程,制作器具种类不下百种。

几十种工具打磨

掐丝如发 錾刻入心

如果说艺术有颜色,那一定是珐琅彩。珐琅彩釉色艳丽纯正,红如鸡血,白如砗磲,其中的墨绿色、葡萄色如同宝石般晶莹剔透。“掐丝珐琅比珐琅彩多了一道工序,金银制品更加清丽典雅。掐丝用的金丝,最细只有0.2毫米,对手艺人来说是极大的考验。珐琅彩上的颜色,是矿物质颜料。我们要将不同颜色的矿物石研磨成粉,填充到掐丝图案上,然后进行高温烧制。难的是,金银制品颜色密集,需要手艺人灵活掌握颜色分布。”冯秀宁说。

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主要用到的独特技艺有錾刻、掐丝、高温烧蓝等,其中錾刻又有平錾、浮雕、踩錾等工艺,掐丝又包括拉丝、焊接等工艺。“一件金银制品往往要用多种工艺,画面表现上主张一切从简,却又恰到好处,耐人寻味,别有风姿,比如这件《惬意猫生》。”冯秀宁介绍。

《惬意猫生》是一件圆形牌面吊坠,以掐丝珐琅工艺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猫蝶图,猫咪的惬意姿态可爱鲜活,蝴蝶与花卉带来盎然气息,蝴蝶结的设计与之犹如天然搭档,美妙至极。“猫、蝶是耄耋的谐音,猫蝶图象征长寿,开运致福,寓意吉祥美好。”冯秀宁说,“这个作品画面看起来简单,但是制作时长达10天之久,制作工具也反复变换,达到了六七十种。”

慢工出细活,金银制品在冯秀宁手中焕发出艺术的光泽。在直径5厘米的圆形吊牌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花叶的纹路、鸟儿的眼睛;一把金锁呈现两种景象,荷花鲤鱼与花丛猫咪映衬在正反两面,配上不同的釉色,质感更加丰富细腻……在她看来,制作金银制品,不是机械般地敲击錾刻,而是与金银交流,是思想的自然流露。

20年坚守

抱团取暖 锤炼自我

从圈内新秀成长为颇有名气的手工匠人,冯秀宁用了20年。

孩童时期,冯秀宁对金银制品只可远观,从未亲手制作过。13岁时,冯秀宁开始接触金银细工。“觉得挺好看,自己也想动手做。”谈到对这门手艺的最初印象,冯秀宁说,“那么美的图案。在一小块儿地方延展出来,好像要流到你心里似的,不可能不心动。”

冯秀宁学习技艺之初,父亲冯玉良对她要求很严格,作品稍有差池就要重新做。起先,冯秀宁在铜片上练手,后来,在银器上制作。2018年,冯秀宁开始自主制作金银首饰。2020年,她做的金银首饰登上法国时装周的舞台,随后,其作品被著名舞蹈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杨丽萍收藏。

看着这门古老艺术被更多人了解,她有了更重的责任。“现在,很多人不愿意认真钻研一门技艺。”冯秀宁说,“很多人想跟我学习金银细工制作技艺,但一听说需要先坐三五年冷板凳,就都打退堂鼓了。”冯秀宁能理解,但也很忧心。

2021年,在临清市文化和旅游局、临清市文化馆的帮助下,临清冯氏金银细工制作技艺被列入临清市级非遗项目。“好像找到了组织,传承这项手艺的信心也更大了。一个人坚守独木难支,抱团取暖才能薪火相传。”冯秀宁颇有感悟地说,“有一些手艺人会收获鲜花与掌声,但大部分人还在坐冷板凳,鲜有人问津。传承一项技艺要有苦行僧精神,先锤炼自己,再雕琢其他,守得住寂寞,才能玉汝于成。”

【编辑:颜莉】
相关推荐

  • 2023-04-18 09:17:34

  • 2023-04-18 09:12:24

  • 2023-04-18 09:11:24


网友评论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