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报

您的位置:> > >

临清胡同游|大义街:一身正气飘四海

来源:聊城晚报  2022-01-23 14:45:57
A+A-
分享

  文/图 张燕

  暴振柱是听着王朝佐的故事长大的。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为反抗临清钞关主事马堂横征暴敛,临清州民万余人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税斗争”。失败后,织筐工匠王朝佐挺身而出,自认是抗税首领而从容就义,掩护了抗税民众。

  “人们为纪念王朝佐,在这里修了‘大义庙’。他的大仁大义,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冬日,阳光钻过雕花木窗,散落在暴振柱位于大义街145号的家中。坐在躺椅中,他回忆起了胡同的幸福时光。

暴振柱回忆往事

  大义街呈南北走向,长250米,北通大寺街,南连冠带巷,因中段路东建有供奉王朝佐塑像的大义庙而得名。明清时期,这里是临清的精神地标,无数文人侠客曾来此缅怀为民牺牲的王朝佐。

  如今,这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古街,虽然没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但是,王朝佐慷慨赴死的仁义精神,指引着一代又一代大义街人奋勇前行,并在他们的心中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

  曾是“舞履”制作地

  大义街原名“躧鼓巷”,形成于明朝中叶。《说文解字》释义:“躧,舞履也”,即一种专门用于跳舞穿的鞋子。由此不难看出,躧鼓巷在形成之初是一条专门为优伶艺妓制作舞蹈鞋和乐鼓的街巷。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明朝中叶,因会通河的开通,临清逐渐成为与“苏杭”齐名的商业都会。临清的繁盛,吸引着无数优伶艺妓奔向这里,慢慢地,几条供达官贵人享乐的勾栏胡同横空出世。

  优伶艺妓多了,她们表演所需的舞履和乐鼓亦与日俱增。居住在勾栏胡同东侧的老百姓,瞅准这一“商机”,专门为优伶艺妓制作起舞鞋和乐鼓。久而久之,一条名作“躧鼓巷”的胡同在此应运而生。

暴振柱讲述胡同历史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王朝佐为掩护抗税民众而英勇就义。临清州民为纪念这位“大仁大义”的英雄,集资在手工业者“汇聚之地”——躧鼓巷的中段路东修建了一座窑龛式小庙,取名“大义庙”。

  “听老人讲,大义庙规模很小,只有一间,神龛中供奉着王朝佐的塑像。”暴振柱回忆道。他今年70岁,是大义街上最年长的老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大义街人,暴振柱对这里的历史故事了如指掌。

  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决口,穿运河夺大清河入海。会通河断航后,躧鼓巷中以制作舞鞋、乐鼓为生的手工业者逐渐改行。民国初年,这条街被更名为“大义街”。

  王朝佐,何许人也?

  王朝佐是何许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所立《王朝佐烈士神道碑》和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修纂的《临清县志》中均只提及其为“临清编筐工匠”,至于他“生于何地”“年方几何”并未记载。

  在“重农抑商”的明朝中叶,若不是发生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抗税斗争”,或许根本不会有人知道王朝佐。从某种意义上说,“临清抗税斗争”成就了王朝佐。何为“临清抗税斗争”,其为何爆发?

  临清钞关是明朝税收的重要来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明神宗派亲信太监马堂担任临清税监官。马堂上任后,在临清网罗地痞流氓数百人充当其爪牙,白昼抢劫,致使临清大半工商者家破人亡。

大义街

  史料记载,因马堂横征暴敛,临清绸缎店32家,倒闭21家;布店73家,倒闭45家;杂货店65家,倒闭41家。当时,临清钞关年征船料商税银8万两,占全国钞关课税额四分之一,居全国七大运河钞关之首。

  1599年,深受征税之苦的临清万余州民奋起反抗,在被官府射杀2人后,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税斗争”——抗税州民烧毁税监衙署,并杀死马堂爪牙37人。最后,官府使用武力,镇压了暴动。

  抗税斗争失败后,官府追捕首要,王朝佐为保护暴动州民慷慨赴死。王朝佐死后,临清州守陈一经赞赏他的仁义之举,在税监衙署左侧建起“王烈士祠”。1850年,该祠坍圮后,临清州民又为王朝佐立碑以示纪念。

  “他是一座精神丰碑”

  “烈士义气之概,永垂不朽,以符有功德于民,则祀之之意云。”为了让更多人铭记王朝佐,学习他“大仁大义”的精神,如今王朝佐烈士神道碑已由王烈士祠街移置人如潮涌的临清人民公园中。

  暴振柱是个怀旧的人。在“大义庙”被拆后,矗立于人民公园的王朝佐烈士神道碑成了他心灵的寄托。只要天气允许,暴振柱总会早早走出家门,沿着大义街西侧的漳卫河,一路朝人民公园走去。

  “他是一座精神丰碑。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暴振柱说。在时间的潜移默化中,这种精神早已深入大义街人的心中。

  清朝中叶,暴氏家族由漳卫河西岸迁至大义街,并在这里扎下根。暴振柱的祖辈在大寺街经营着一间菜铺,日子过得倒也安逸。作为生活在大义街的第四代暴家人,暴振柱见证了这条胡同的成长。

  据他回忆,在王朝佐“不畏牺牲”“大仁大义”的精神感召下,大义街已陆续有数十人背上行囊,告别亲人,踏上了保卫国家、守护人民的道路。他们是大义街人的骄傲,也将成为这条胡同永恒的记忆。

  几百年过去了,这条古街虽然褪去了往日的繁华,但是,暴振柱依然不愿离开这里。这里有他青春年华的最美好记忆,家中的雕花木窗、胡同内的斑驳车辙以及不远处静静流淌的运河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编辑:庞玉伟】
相关推荐


网友评论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日报社/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