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健康 >

中医药在聊城丨武守恩:传承岐黄瑰宝 书写中医华章

来源:新聊城客户端  2024-09-12 09:20:20
A+A-
分享

2024年9月11日《聊城晚报》4版

  “虽然从事中医药工作已经十余年了,但我感觉自己像刚刚迈进中医的大门。”9月9日上午,在聊城古城区成颐堂中医馆,执业中医师武守恩说,中医药学传承千年智慧,每一味草药、每一个经典方剂,都蕴含着古人对生命与健康的深刻洞察,“能投身中医药事业,我感到非常荣幸。当前,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我需要做的就是守正创新,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

  当日10时许,成颐堂中医馆弥漫着淡淡的中草药香,细问病史、把脉、看舌苔……武守恩仔细诊断后,为一名名患者开出方子。虽然年轻,但武守恩医术精湛,慕名前来求医的患者络绎不绝。

  从医之路始于张仲景故里

  青翠的麦冬、淡雅的辛夷花、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迷人的紫藤萝……时隔10余年,武守恩仍对自己从医之路开始的地方——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园里栽种的多种中药材记忆犹新。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

  “我就读的中医系位于张仲景国医学院内。学院很有名气,吸引了国内外许多学子前来求学。”武守恩回忆道。

  武守恩在翻阅中医经典书籍

  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武守恩考入河南中医学院(现为河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深造。两年多的时间里,他重新学习了一遍中医药学基础课程,系统学习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等经典,并接触了《拨开迷雾学中医》等相关课程。十多年来,他将所学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

  “中医最简便的学习方法就是‘至简之道’。要让头脑放松下来,‘不增不减’地学习中医经典。”武守恩说,影响中医疗效的因素很多,辨证是否精确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对“六经辨证”有独到认识

  通过精研经典和长期的临床实践,武守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辨证论治方法,他认为,“在核心的把脉法中需要掌握‘人迎气口辨脉法’,以分辨患者处于六经病中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哪一个状态。另外,需要把握‘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等细则,才能在辨脉时对病情一目了然。再结合患者的舌像与口述病症,就能迅速准确研判病机”。

  患者柴某,男,23岁,晚上值班时不慎感染风寒,后脑勺疼痛,无发热恶寒等症状,按脉弦紧,舌苔薄白。《伤寒论》记载:“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武守恩遂予患者麻黄汤原方2服。服了一服药后,患者不再头痛。

  患者冯某,女,29岁,剖腹产手术后腹胀、腹痛2周,平躺时疼痛更为明显。冯某丈夫来电告知病情,武守恩为冯某开汉森四磨汤口服液2盒。5日后,冯某丈夫再次来电,说患者服药后腹胀、腹痛减轻,但根本问题仍未解决。武守恩发电子问诊单让患者填写,得知患者现症为晨起口苦、打嗝、胃部胀气、怕热、舌红苔白,遂诊断为阳明腹实证,开具大承气汤药方,嘱患者服药后如腹泻勿怕,服药后泻下即停药。患者服药后1晚泻下3次,腹胀、腹痛等症状消失,后未再复诊服药。

  武守恩在给患者把脉

  除了给患者诊治疾病外,武守恩还提醒患者要注重预防疾病和养生。“秋天天气干燥,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甘蔗、梨。还可吃一些宣肺化痰、滋阴润燥的补品,如百合、银耳、沙参等。”武守恩说,白露节气刚过,要注意防秋燥,预防过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少吃或不吃海鲜及生冷刺激性食物。

  让中华文明的瑰宝焕发出新光彩

  在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的成颐堂中医馆工作,武守恩自感受益良多,也更加感受到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责任重大。

  “对我来说,中医药工作是一份神圣且具有使命感的事业。”武守恩说,在日常工作中,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他最大的心愿,每当看到患者经过中医药调理、治疗而逐渐康复,他的满足感和自豪感就无法言表。

  武守恩在给患者抓药

  “‘国医亚圣’成无己是聊城中医药文化的一张名片,他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对我的影响颇深。”武守恩说,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条理清晰、论证严谨,使得深奥的医理变得通俗易懂,为后世学者打开了深入理解这部经典的大门。成无己以毕生精力致力于中医经典的研究,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成无己故里从事中医药工作,我深感责任重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认真地研究成无己的学术思想,汲取更多的精华,像谷越涛老先生一样扎根基层,为群众提供细致周到的中医诊疗服务。”武守恩说,他坚信,中医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只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一定能让这一中华文明的瑰宝焕发出新光彩。

  文/图 记者 马永伟

编辑:李明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