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其他 >

高唐县:推动“杜站长工作室”改革创新 竖起科技服务“三农”旗帜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07-11 19:30:16
A+A-
分享

  粮食丰产、产业兴旺,科技是支撑。近年来,高唐县充分发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杜立芝同志的示范带动作用,成立了由党员农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杜站长工作室”,搭建起党代表履职尽责红色阵地、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平台,培育了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带出了一支由“乡土秀才”组成的农技志愿服务团队。该做法被省委组织部正式发文推广,被编入《山东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案例选编》《山东省组织工作教学案例》。杜立芝同志先后被授予“聊城时代楷模”“齐鲁时代楷模”称号。

  一、聚焦建强“组织链”,构建多层级“三农”服务网络

  为扩大服务覆盖面,高唐县按照“县建室、镇建站、村建点”的工作思路,将农技服务延伸至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形成了县、镇、村三级服务网络。一是在县级层面,“杜站长工作室”以“传科技、习技能、提能力、强服务”为目标,为全县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培训县级和镇街农技人员,建强科技服务团队。二是在镇级层面,在全县12个镇街设立杜立芝党代表工作站,由各镇街农技站站长作为负责人,在辖区内开展现场技术指导,培训村级服务人员。三是在村级层面,在全县设立746个村级联络点,每个联络点由村党代表、支部书记、种养殖大户作为联络员,收集上报群众遇到的农技问题,并及时予以技术指导。

  二、聚焦创新“传播链”,打造立体化“三农”宣讲矩阵

  创新打造“宣讲+服务”模式,让农技知识“飞”到群众身边,“融”到百姓心中。一是丰富线下“传统”宣讲形式。通过“马扎课堂”、赶科技大集、村村通大喇叭、农闲培训班等模式,用土话乡音把党的惠农政策与群众生活、生产实际结合起来,让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目前,已开设“马扎课堂”200余场,开展县级培训33次、镇级培训150余次、村级培训220余次,发放明白纸10万余份,受益群众5万余人。二是创新线上“云端”宣讲形式。根据时令节气录制播出《专家播报》295期,直播《农技专家当主播》51期,开通抖音号、视频号,制作发布惠民利民政策、农技服务微视频415个,讲授群众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传播覆盖266万余人,用“小屏幕”助推乡村“大振兴”。

  三、聚焦优化“服务链”,提供全方位“三农”技术指导

  坚持以精准服务为着力点,不断拓宽服务形式,推动实现“力量植于农村、情感融于农民、智慧献于农业”。一是以“田间办公”解决农民生产难题。注重以群众反映、日常收集的问题为导向,通过走进农田、蔬菜大棚、养殖场区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农技服务,面对面传、手把手教,开展现场指导3000余次,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二是以“链式服务”助力农业社会化服务提质增效。主动对接各类生产托管服务组织,转变过去传统的产中服务模式,创新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链式服务”。产前,帮助社会化服务组织选用优良品种、新型肥料等,确保节本增效;产中,提供播种、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服务,确保增产丰收;产后,通过公众号、抖音号发布小视频,帮助销售农产品,确保增收致富。目前,全县各类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11.8万亩,工作室对接服务实现全覆盖。三是以“技术创新”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推广“玉米花生宽幅间作”“棉花花生间作”“葡萄限根避雨栽培”等高效生态种植技术,建成玉米花生间作种植示范基地2.4万余亩。工作室累计推广各类新品种20多个,引进先进管理技术70多项,推广新技术种植面积600多万亩,每年为农民增加收益2000多万元,既让农业技术成果在田间地头开花,也让农民鼓起了钱袋子。

编辑:王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