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
要闻
视听
图说
热线
部门
县域
数字报
看电视
听广播

您的位置:首页>部门 > 其他 >

莘县:以“四变”促“四提” 走出平衡耕地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

来源:聊城新闻网  2024-07-11 18:46:43
A+A-
分享

  莘县设施农业发展较早,现有蔬菜大棚32万亩,设施农业用地已达极限。去年以来,针对原有大棚土地利用率偏低、技术标准偏弱、产出效益偏少、劳动强度偏大等问题,莘县积极创新老旧大棚改造模式,主动变“市场自发”为“整体统筹”、变“政府主导”为“群众主体”、变“外铺摊子”为“内部挖潜”、变“单一增产”为“全程增效”,成功走出了一条设施农业大县平衡耕地保护与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20年以上老旧大棚改造1.1万余亩,土地利用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70%以上,亩均收入增加2.5~3万元,增幅达40%以上。

  一、变“市场自发”为“整体统筹”,全方位提升大棚改造协同度。

  积极顺应农产品消费升级和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发展需要,聚焦群众自发改造老旧大棚“土地协调困难、组织动员有限、技术标准不优”等问题,综合实行县级统筹、高位推动、整体运作,最大程度凝聚大棚改造工作合力。一是三级联动“一体抓”。县、镇两级同步设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改造提升工作,村级党支部作为具体工作主体,充分利用“三会一课”、村民大会等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宣传动员,科学引导群众算清改造“经济账”、提升改造主动性。二是党员示范“带头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带头成立大棚改造先锋队,带头整合土地,示范开展大棚改造。优选大棚改造党员先进典型,现身说法谈体会、说变化,营造浓厚氛围。三是观摩学习“实地推”。常态化开展“大棚改造提升培训观摩会”“大棚改造提升交流推进会”等活动,组织群众赴改造后的拱棚基地、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等开展现场剖析,并组建技术服务指导小组,进行全过程技术培训和工作帮包。目前大棚改造范围涉及16个镇(街道),群众拟计划改造规模达到2.7万亩,呈现出全域推开、连片推进的良好态势。

  二、变“政府主导”为“群众主体”,全方位提升建棚群众参与度。

  主动转变以往片面注重政府主导的政策倾向,坚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因人而异,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积极回应群众呼声,全面调动群众参与大棚改造的积极性。一是因地制宜“模式优选”。大棚改造不强制统一改造标准、改造规范和改造样式,而是结合现有蔬菜种植品类、最新种植技术,对棚体长度跨度、墙体结构高度、骨架内部结构等进行技术指导,由棚户因地制宜选择大棚改造样式。二是错茬进行“进度自定”。全县大棚改造不下达分阶段任务、不搞集中整体运动,改造时间由棚户根据种植茬口自主确定,确保大棚改造和农业生产“两不误”;大棚改造群众个人单独改还是整村统一改,由村集体和群众自主决定,政府不作统一要求,镇村仅负责协调做好土地调整服务。三是金融助力“费用共担”。针对集中连片改造资金投入大难题,由县属国企整体出资承建标准化基地,建成后采取“分期回购”“返租倒包”等方式交由群众自主经营;针对个别群众资金短缺问题,建立“一镇街一银行”对接机制,对大棚改造重点村整村授信、量身定制金融服务,现已推出“大棚升级贷”“齐鲁富民贷”等特色产品,贷款年利率低至3.45%,并搭配人社部门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符合条件的棚户年利率最低可达1.95%。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累计发放大棚改造贷款8220户、13.19亿元。

  三、变“外铺摊子”为“内部挖潜”,全方位提升设施土地利用率。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深度挖潜土地利用空间,全面提升设施土地综合效益。一是统一规划建基地。针对集中连片改造的村庄,依托县属国企、专业合作社等,对原农业用地进行规范整合,统一建设标准,一体规划配套设施,最大程度减少棚前地、路边地、沟边地。魏庄镇井王庄村改建的200亩标准化基地,大棚面积由原来的120亩提升到150亩,土地利用率提高25%。二是联建联种提效率。针对部分棚户有改造意愿的村庄,引导群众自发联合建设高标准大棚,变“单建单种”为“联建联种”。燕店镇后村庄村18名群众通过自发联建,将原18座小拱棚整合改造为9座大拱棚,减少棚前地、棚间地7.2亩。三是改薄棚体挖潜力。针对棚户单独改建冬暖式大棚的,鼓励群众通过以钢结构取代后墙和两侧夹山墙等方式,改薄墙体,挖潜棚内使用面积,提升亩均效益。莘州街道康夏庄村、董杜庄镇张端村等通过大棚墙体改薄,后墙和两侧墙体分别较以往改薄3米、2米,棚内实用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

  四、变“单一增产”为“全程增效”,全方位提升设施农业收益率。

  坚持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积极延伸设施农业下游链条,全面提升大棚生产综合效益。一是升级设施提质效。引导棚户应用物联网监测、水肥药一体化及自动化卷帘控温等现代化设备,拓展蔬菜种植品种,降低劳作辛苦指数,提升生产综合效率。大棚改造后较以往可节省人工30%以上、节水60%以上、节肥40%以上、增产30%以上。二是统一标准打品牌。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打造标准化大棚生产基地,实行种子、农药、农资、销售等“统购统销”,并统一瓜菜品种标准,注册农业商标品牌,综合提升生产收益。三是培育电商拓渠道。开展“电商+基地”运作模式,支持生产基地与大型商超、电商企业开展供销合作,建立生鲜电商直供基地,实行订单生产、线上直销。同时积极培育本地电商直播团队,注册设立线上店铺,立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摆得上台面、卖得上价钱”。

编辑:王克
审核:刘 飞
相关推荐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聊城新闻网 2006-2023 版权所有 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聊城市政府新闻办公室 联合主办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7120180030 鲁ICP备09083931号 鲁公网安备 37150202000134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5330086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鲁)字第720号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663509259 举报邮箱:lcxw@ethelie.net